第四百零七章 洛州刺史到手
  虽说自己的女兵还没有到,但是彩云先来了,这对她来说,还是一件好事。
  接下来,也是想把彩云暂时安置在东城的一个小别院,不过彩云说她已经找好房子了。
  夭夭一想,也行,东城毕竟也还属于皇城的范围之内,普通人,终究很难适应皇城之内的生活。
  如今,就先暂时让彩云适应适应东都这边,接下来,她自然会安排时间,让夏青跟她见面。
  到时候,夭夭就有三个排长了,加起来,也可以说自己有一个连了。
  如此又过了三四天……
  辰都,皇帝也是终于都收到了李承乾种地种出三石小麦的消息。
  李德茂,在牓子上,几乎把这三石小麦的来龙去脉,都说得一清二楚了。
  说的是太子殿下自己身先士卒,亲自选地,亲自耕种,这才有了这样的成果。
  这定是因为太子殿下心怀虔诚,因而得到上天怜恤,否则,从山东而来的客商们也都说了,即便是在他们当地,他们也从未见过有小麦能够长得如此好。
  更可气的是,在收割的前一天晚上,麦田已经被人挖了一角了,因为有贼人将此地疑为宝地。
  若不是之前李承乾实在是‘恶迹斑斑’,‘留恋后宫’,说不定皇帝在看完了这份牓子后,当场就要跳起来,拍手叫好。
  不过,在定神了一会会后,皇帝还是忍不住要在心中叫好。
  而接下来,因为这个而给他上牓子的人还有不少,皇帝也是一个个地看下去。
  比如说陕县的县令,这从侧面也是可以反映出,这三石小麦一定不是太子让李德茂瞎编的。
  张玄卿,张玄卿这一次也是发自内心地在牓文中夸赞了太子。
  言及,太子殿下若是能够专注于政事的时候,还是十分不错的。
  就好比这一次的小麦丰收。
  所以,太子殿下怎么说呢,他不是完全没有能力,而是,你要给他一点事情做,让他专注于正事,如果没有正事,他一旦闲下来,就会喜欢待在后宫里不出来。
  于志宁也是同样的观点。
  一直沉迷于后宫之中,只会让太子殿下变得越来越颓废。
  皇帝最后这才看的是太子的牓子。
  上面,太子丝毫没有要居功的意思,倒是替不少人请了功。
  比如说孔齐,这个皇帝知道。因为是女子三十二乐坊的。
  还有刘二家,这个皇帝却是不知的。
  没想到,这陕县的百姓,民风却也是颇为淳朴。
  还有,东宫十率的人也出力了。
  因为,一亩地让李承乾自己一个人来干,也干不过来。
  但从中,皇帝却看到的是,东宫上下君臣一心。
  这是一件好事!
  唯有君臣一心,如此一来,这个天下,才会过得更好。
  最后……
  李承乾还给皇帝送来一根麦穗,上面的麦粒足足有二十五颗。
  这无疑,再一次间接地证明了,亩产三石的可能性,毕竟,二十五颗,在这个时代肯定是算多的了。
  从这一根普普通通的麦穗,似乎,当地的情况,也都能够浮现在皇帝的眼前了。
  “好!好啊!”
  然后……
  皇帝便让魏间去传几位宰执,再次商议这个让太子在东都当洛州刺史的事。
  当然,其实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商议,但是,皇帝也想借此机会,炫耀一下。
  果然!
  不一会,当七位宰执全到,而且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也是纷纷你一句,我一句地赞不绝口,只是……
  这一亩能得三石之法,是否能够推广起来。
  这却也是引起了一定的争议。
  有人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产量,必然是因为耕种方法得当,才会有这样的收成。
  也有人认为,这就如同李德茂所说,是个例,不具普遍性。
  不过无论如何,大臣们希望能够推广此法的呼声,却也是越来越高。
  因为若是全天下百姓都能有这样的产量,那还何愁天下不富足?
  皇帝让他们都停停,这事,他之后自当会问太子,现如今,他们要讨论的,却是让太子兼任洛州刺史一职这事。
  皇帝紧接着,便把洛州刺史,乃至在陕州屯田,都给众人说了说。
  这……
  只能说,这却是让七位宰执都有点没有反应过来。
  因为,这以前根本没有这样的先例啊。
  皇帝:“这事,你们如何看?”
  魏琳:“陛下,洛州是天下正中,原本让太子殿下到洛州经营,便是为了日后能够方便统筹漕运,这固然没错,只是……如今若是还要管理一州之地……”
  皇帝:“怎么,魏御史觉得不妥。”
  魏琳:“也不是不妥,只是,臣以为,这样会不会给到太子殿下的任务太重。若是太子殿下在洛州当刺史,当得不错也就罢了,可若是万一当得不好……”
  这恐怕……影响会不会不太好?魏琳倒也不是对太子殿下有什么意见,而是,他觉得,不能冒这样的险。
  其实,魏琳的话不无道理。
  不过,封德鸿却也是有话要说,他上前说道:“陛下,这是难得的机会。既然这是太子殿下提出来,而且又得到于志宁、张玄卿等人的支持,于志宁、张玄卿这两人诸公也都是知道的,那都是些善于直谏,而且刚正不阿之人,也是陛下特意挑选进东宫,以辅助太子,有这两人从旁辅佐,相信,管理一州之地,也不是什么大事。”
  为什么封德鸿要给太子说好话,倒也不是说他想讨好太子,陛下这么问,肯定是因为他想这么做,所以,他其实是在为陛下代言。
  许是因为这些人还没有看过于志宁跟张玄卿对太子不好的上奏吧,所以,他们无法理解他这个当皇帝的想法。
  要是真的什么都不让太子做,太子就要在后宫里废了。
  其实,相比于太子犯错,这或许才是更为重要的。
  因为,太子犯错,至少,他还做事了,若是让太子什么事都不做,那就是等于什么都不做,就直接放弃了太子。
  皇帝:“封爱卿的话很有道理,于志宁、张玄卿两人都有过地方执政之经验,尤其是于志宁,本身就是县令出身。其实……朕不怕太子犯错,毕竟人谁无过,虽说魏御史的担心也很有道理,可正如封爱卿所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接下来,便聊聊,若是由太子兼任洛州刺史,那原来的洛州刺史,又可以调到哪,你们都有什么意见,都说说。”
  这一日后。
  皇帝还特意地缓了两天,看看宰执们还有没有什么补充的。
  只能说,宰执们的心里面也是没底的。
  本身这事,就是可有可无,不过既然陛下都决定了,那便随意吧。
  就这样,两日后,看宰执们都似乎没什么意见,皇帝这才把这事彻底盖棺定论。
  让太子任洛州刺史,而且一切军政、赋税全听太子的。
  至于说屯田……
  说实话,他还在考虑,主要是,他弄不清楚屯田就屯田,为何要让三百五十八个州,每州出一人,你光是陕州,或者是洛州找一些人不行吗。
  旨意到达的同时,这疑问,也同样送到了李承乾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