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0章 小诗
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小诗
云散雨收,赵煦看着自己的新娘:“姐姐终于成我的妻子了。”
孟端仪还很害羞,根本不敢睁开眼睛,只靠在赵煦的肩头,低低地道:“嗯。”
赵煦微笑道:“姐姐,你睁开眼睛。”
孟端仪将眼睛闭得更紧:“我不。”
赵顼说道:“你睁开眼睛,我给你看样东西。”
孟端仪这才将眼睛偷偷睁开一条缝,却见赵顼手里拿着一条项链,项链下头的坠子是一片小铁片一样的东西,密封在透明树脂一样的东西里,周围包裹这一圈奇怪的金属。
小铁片上呈现出奇怪的结晶状花纹,在明亮的龙凤烛光下闪闪发亮。
“陛下,这是什么?”知道皇帝不是在逗她,小妹崽的好奇心终于被赵煦给勾了起来。
“叫夫君,或者叫官家。”赵煦一副霸道总裁的样子:“这个啊,是来自九天之上的星辰铁。是扁罐哥从东胜州一个商周遗民头领那里换来的,然后又切成了四片。”
“我、扁罐哥、漏勺、椅子,各有一片,四片花纹一模一样,这个世上,再无第五份。”
“他们是我最信任的人,现在又多了姐姐。来,我给你戴上。”
孟端仪知道现在不是拒绝的时候,乖乖地让赵顼将项链给她戴在了脖子上。
赵煦给孟端仪戴好项链,又在她脸上亲了一口,脑袋躺回到枕头上,看着头顶的幔帐:“可惜我的婚礼,我最想要其参加的人,却都没能来。”
孟端仪说道:“夫君是天子,理当表率万民,举动皆有制度,不能因私而废公。”
“不过听易安说,司徒和两位公子都给官家备下了礼物,还引来了朝臣们的弹劾?这说明,他们一直是惦记着官家的。”
赵煦撇了撇嘴:“司徒和漏勺给我准备的都是自家研发的东西,朝臣们大惊小怪,以为所费不菲,劳民伤财,或者以为皇帝应该崇尚质朴,使民风归于敦厚。其实人家根本没花多少钱,花的是心思。”
孟端仪看向床头那对如同星空一般美丽的琉璃灯罩,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赵煦的话,那对灯罩任谁见到,都会以为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赵煦顺着孟端仪的目光看向那对灯罩:“那是玻璃套玻璃的技术,说白了不值一提,用半融化的玻璃滚上事先精心铺排好的金银沙,浸入到融化的玻璃液中包裹上外层,再让高手匠人吹成灯罩的形状而已。”
“书房里边,类似的东西还有好多,漏勺密折里已经说了,弹劾无所谓,让朝臣们以为这东西精贵也好,还叮嘱我不可外传,他要用来赚蕃客们的钱财。”
孟端仪噗嗤就笑出声来了,漏勺和他小师妹,还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两人说了一阵话,孟端仪也渐渐放松了下来,对赵煦劝道:“官家早些歇息吧,明日一早,还要去拜见两宫和太妃。”
次日一早赵煦醒来,却见身边已经没人了,桌上已经摆好了清粥早点和小咸菜。
孟端仪已经梳妆打扮好,在一边书桌旁开始看书写字了。
见赵煦醒来,孟端仪赶紧将在写的东西夹在书里,过来伺候赵煦更衣。
这些事情本来是张士良在做的,如今委屈巴巴地站在一边。
赵煦任由孟端仪给他穿衣,故意将身子转到对准书桌,这样孟端仪就变成了背对着书桌,然后给张士良使眼色。
张士良秒懂,悄悄过去打开孟端仪的书,看了里边写的东西,就不禁抿嘴偷笑,将书本合好回到原位,恢复成一本正经的样子。
等到赵煦洗漱完毕出来,路过书桌打开那本书,说道:“听说姐姐在可贞堂借书榜上也是排得上号的,最近却在读什么呢?”
果然,刚刚那纸片已然不见了。
孟端仪笑道:“左右不过一些闲书罢了,最近陈学士和苏山长发表了一篇关于獐子岛鹰券罫线图波动预测研究的论文,叫平滑异同平均线,挺有趣的。官家赶紧来吃早饭吧。”
吃过饭,赵煦领皇后朝见太皇太后、皇太后,并参皇太妃,一切如旧仪。
之后赵煦还要赏赐宫人,侍卫,内官。
这些算是内廷事务,也就是皇帝的家事,早有旧例,也不用找朝官们商议了。
忙完了这些,赵煦还要去外朝,一样要处理朝政,皇后则被向太后留下,料理宫务。
朝外廷走去的路上,赵煦问张士良:“看到皇后写的什么了?”
张士良捂嘴笑了两声,赵煦伸腿就是一脚:“赶紧的!”
张士良“哎哟”一声,这才说道:“奴才先恭喜官家了,娘娘文才颖秀,那纸上写了一首诗——‘初遇当时竟不知,情于浓处可成痴。隔帘犹问花开日,得选春风第几枝?’”
“足见娘娘对哥儿啊,可也是喜欢到骨子里的呢。”
赵煦脚步停了一下,嘴角不禁露出了微笑。
二月里曾请小姐姐去御花园赏花,小姐姐当时明明很想去,但最终还是拒绝了。
见自己有几分失望,小姐姐便让自己只管去赏花,记得给她带些回来插瓶就好。
如今看来,却不是小姐姐对自己无情,只是相比自己,她的顾忌更多。
当时小姐姐给过自己暗示,也怪自己蠢,没有听懂。
自家新妇,德行能力不用多说,智慧才情其实也不下漏勺他小师妹,不过要表率天下,仪范六宫,平日里刻意藏着掖着罢了。
虽然没懂小姐姐的出题,然而答案到底给自己蒙对了——却是六宫之首,傲然一枝!
不行,我得给漏勺写信,让他知道这事儿,哼,看他还敢常在我跟前嘚瑟他小师妹!
赵煦又恢复成扑克脸,继续向前走去,然而脚下却轻快了许多。
越三日,诣景灵宫行庙见礼,归后再谒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拉着赵煦的手,语道:“得贤内助,所关不小,汝宜刑于启化,媲美古人,方不负我厚望。”
己亥,百官表贺于东上合门。
戊申,三省上书:“内殿崇班孟固、三班奉职孟禋、右宣德郎孟昌龄,皆以皇后亲,乞赴阙朝贺。今纳后礼毕,恐合择此亲近者,依景佑元年曹琮、曹传、曹佑例转官。”
高滔滔说道:“皇后现有亲弟一人,系白身,亦须与推恩。”
吕大防说道:“董柏亦系皇后亲姊夫,是否赏赐恩典,还请太皇太后示下。”
高滔滔说道:“昔鲁王亦慈圣光献姊夫,未尝推恩。”
吕大防对道:“如此亦善,皇后诸亲,将来年例恩典,自可渐及也。另外三省还有上书,若依景佑元年十二月,李用和、刘从广、杨景宗改官移镇恩例,今高氏、向氏、朱氏,皆有合举故事加恩者。”
这就是投机了,高滔滔说道:“昔章献垂帘,郭后受册,初无此例。景宗等恩命,盖仁宗皇帝欲优章惠太后家故尔,非垂帘之比。”
吕大防道:“太皇太后虽以向氏之故,欲深自抑畏,其如故事何?”
高滔滔说道:“外家恩例,方欲裁之,可又增长乎?”
吕大防等皆感佩:“此盛德之事,敢不奉诏。然当录行下,以付史官。”
五月末,翰林学士梁焘上奏:“恭惟皇帝陛下富于春秋,早有天下,仁圣孝爱之实,蔼闻于外,性资成定,盛德日新。
太皇太后陛下拥护圣躬,夙夜不倦,保佑之功,永福宗社,臣民欢欣,四海仰戴。
今来选正中宫,已得贤淑。天意人事,上下协应。
惟是政机之繁,久劳同听,归权人主,不可过时。此陛下今日甚盛之举也。
退托深宫,颐神内典,远光前人,垂法万世,岂不美欤!愿早赐处分,以彰全德。
如以臣言为然,伏望面出手诏,付大臣施行,天下幸甚。
臣不胜惓惓,竭忠尽直,以干斧钺之诛,惟幸裁赦。”
门下刘挚贴黄:
“此事陛下必久已思虑,故不在臣下之有言。
臣辄控至诚,上干宸听,以广聪明之益,以决左右之惑。
惟愿早出睿旨,直以还政为指挥,不须更问故事。
如臣下别有献议,伏望断然勿听,如有合用手诏文字,望降密旨遣使到院谕臣,即当进入。”
梁焘刘挚都是传统保守派人物,在这方面格外注重,高滔滔当年启用这个派别以制衡新党,如今第一个要她归政的,却也是这个派别。
但是只有一个翰林学士,一个门下侍郎,是没有什么力量的,所有的大佬一个都没有上书,于是梁焘的上章被留中之后,便无声息了。
云散雨收,赵煦看着自己的新娘:“姐姐终于成我的妻子了。”
孟端仪还很害羞,根本不敢睁开眼睛,只靠在赵煦的肩头,低低地道:“嗯。”
赵煦微笑道:“姐姐,你睁开眼睛。”
孟端仪将眼睛闭得更紧:“我不。”
赵顼说道:“你睁开眼睛,我给你看样东西。”
孟端仪这才将眼睛偷偷睁开一条缝,却见赵顼手里拿着一条项链,项链下头的坠子是一片小铁片一样的东西,密封在透明树脂一样的东西里,周围包裹这一圈奇怪的金属。
小铁片上呈现出奇怪的结晶状花纹,在明亮的龙凤烛光下闪闪发亮。
“陛下,这是什么?”知道皇帝不是在逗她,小妹崽的好奇心终于被赵煦给勾了起来。
“叫夫君,或者叫官家。”赵煦一副霸道总裁的样子:“这个啊,是来自九天之上的星辰铁。是扁罐哥从东胜州一个商周遗民头领那里换来的,然后又切成了四片。”
“我、扁罐哥、漏勺、椅子,各有一片,四片花纹一模一样,这个世上,再无第五份。”
“他们是我最信任的人,现在又多了姐姐。来,我给你戴上。”
孟端仪知道现在不是拒绝的时候,乖乖地让赵顼将项链给她戴在了脖子上。
赵煦给孟端仪戴好项链,又在她脸上亲了一口,脑袋躺回到枕头上,看着头顶的幔帐:“可惜我的婚礼,我最想要其参加的人,却都没能来。”
孟端仪说道:“夫君是天子,理当表率万民,举动皆有制度,不能因私而废公。”
“不过听易安说,司徒和两位公子都给官家备下了礼物,还引来了朝臣们的弹劾?这说明,他们一直是惦记着官家的。”
赵煦撇了撇嘴:“司徒和漏勺给我准备的都是自家研发的东西,朝臣们大惊小怪,以为所费不菲,劳民伤财,或者以为皇帝应该崇尚质朴,使民风归于敦厚。其实人家根本没花多少钱,花的是心思。”
孟端仪看向床头那对如同星空一般美丽的琉璃灯罩,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赵煦的话,那对灯罩任谁见到,都会以为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赵煦顺着孟端仪的目光看向那对灯罩:“那是玻璃套玻璃的技术,说白了不值一提,用半融化的玻璃滚上事先精心铺排好的金银沙,浸入到融化的玻璃液中包裹上外层,再让高手匠人吹成灯罩的形状而已。”
“书房里边,类似的东西还有好多,漏勺密折里已经说了,弹劾无所谓,让朝臣们以为这东西精贵也好,还叮嘱我不可外传,他要用来赚蕃客们的钱财。”
孟端仪噗嗤就笑出声来了,漏勺和他小师妹,还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两人说了一阵话,孟端仪也渐渐放松了下来,对赵煦劝道:“官家早些歇息吧,明日一早,还要去拜见两宫和太妃。”
次日一早赵煦醒来,却见身边已经没人了,桌上已经摆好了清粥早点和小咸菜。
孟端仪已经梳妆打扮好,在一边书桌旁开始看书写字了。
见赵煦醒来,孟端仪赶紧将在写的东西夹在书里,过来伺候赵煦更衣。
这些事情本来是张士良在做的,如今委屈巴巴地站在一边。
赵煦任由孟端仪给他穿衣,故意将身子转到对准书桌,这样孟端仪就变成了背对着书桌,然后给张士良使眼色。
张士良秒懂,悄悄过去打开孟端仪的书,看了里边写的东西,就不禁抿嘴偷笑,将书本合好回到原位,恢复成一本正经的样子。
等到赵煦洗漱完毕出来,路过书桌打开那本书,说道:“听说姐姐在可贞堂借书榜上也是排得上号的,最近却在读什么呢?”
果然,刚刚那纸片已然不见了。
孟端仪笑道:“左右不过一些闲书罢了,最近陈学士和苏山长发表了一篇关于獐子岛鹰券罫线图波动预测研究的论文,叫平滑异同平均线,挺有趣的。官家赶紧来吃早饭吧。”
吃过饭,赵煦领皇后朝见太皇太后、皇太后,并参皇太妃,一切如旧仪。
之后赵煦还要赏赐宫人,侍卫,内官。
这些算是内廷事务,也就是皇帝的家事,早有旧例,也不用找朝官们商议了。
忙完了这些,赵煦还要去外朝,一样要处理朝政,皇后则被向太后留下,料理宫务。
朝外廷走去的路上,赵煦问张士良:“看到皇后写的什么了?”
张士良捂嘴笑了两声,赵煦伸腿就是一脚:“赶紧的!”
张士良“哎哟”一声,这才说道:“奴才先恭喜官家了,娘娘文才颖秀,那纸上写了一首诗——‘初遇当时竟不知,情于浓处可成痴。隔帘犹问花开日,得选春风第几枝?’”
“足见娘娘对哥儿啊,可也是喜欢到骨子里的呢。”
赵煦脚步停了一下,嘴角不禁露出了微笑。
二月里曾请小姐姐去御花园赏花,小姐姐当时明明很想去,但最终还是拒绝了。
见自己有几分失望,小姐姐便让自己只管去赏花,记得给她带些回来插瓶就好。
如今看来,却不是小姐姐对自己无情,只是相比自己,她的顾忌更多。
当时小姐姐给过自己暗示,也怪自己蠢,没有听懂。
自家新妇,德行能力不用多说,智慧才情其实也不下漏勺他小师妹,不过要表率天下,仪范六宫,平日里刻意藏着掖着罢了。
虽然没懂小姐姐的出题,然而答案到底给自己蒙对了——却是六宫之首,傲然一枝!
不行,我得给漏勺写信,让他知道这事儿,哼,看他还敢常在我跟前嘚瑟他小师妹!
赵煦又恢复成扑克脸,继续向前走去,然而脚下却轻快了许多。
越三日,诣景灵宫行庙见礼,归后再谒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拉着赵煦的手,语道:“得贤内助,所关不小,汝宜刑于启化,媲美古人,方不负我厚望。”
己亥,百官表贺于东上合门。
戊申,三省上书:“内殿崇班孟固、三班奉职孟禋、右宣德郎孟昌龄,皆以皇后亲,乞赴阙朝贺。今纳后礼毕,恐合择此亲近者,依景佑元年曹琮、曹传、曹佑例转官。”
高滔滔说道:“皇后现有亲弟一人,系白身,亦须与推恩。”
吕大防说道:“董柏亦系皇后亲姊夫,是否赏赐恩典,还请太皇太后示下。”
高滔滔说道:“昔鲁王亦慈圣光献姊夫,未尝推恩。”
吕大防对道:“如此亦善,皇后诸亲,将来年例恩典,自可渐及也。另外三省还有上书,若依景佑元年十二月,李用和、刘从广、杨景宗改官移镇恩例,今高氏、向氏、朱氏,皆有合举故事加恩者。”
这就是投机了,高滔滔说道:“昔章献垂帘,郭后受册,初无此例。景宗等恩命,盖仁宗皇帝欲优章惠太后家故尔,非垂帘之比。”
吕大防道:“太皇太后虽以向氏之故,欲深自抑畏,其如故事何?”
高滔滔说道:“外家恩例,方欲裁之,可又增长乎?”
吕大防等皆感佩:“此盛德之事,敢不奉诏。然当录行下,以付史官。”
五月末,翰林学士梁焘上奏:“恭惟皇帝陛下富于春秋,早有天下,仁圣孝爱之实,蔼闻于外,性资成定,盛德日新。
太皇太后陛下拥护圣躬,夙夜不倦,保佑之功,永福宗社,臣民欢欣,四海仰戴。
今来选正中宫,已得贤淑。天意人事,上下协应。
惟是政机之繁,久劳同听,归权人主,不可过时。此陛下今日甚盛之举也。
退托深宫,颐神内典,远光前人,垂法万世,岂不美欤!愿早赐处分,以彰全德。
如以臣言为然,伏望面出手诏,付大臣施行,天下幸甚。
臣不胜惓惓,竭忠尽直,以干斧钺之诛,惟幸裁赦。”
门下刘挚贴黄:
“此事陛下必久已思虑,故不在臣下之有言。
臣辄控至诚,上干宸听,以广聪明之益,以决左右之惑。
惟愿早出睿旨,直以还政为指挥,不须更问故事。
如臣下别有献议,伏望断然勿听,如有合用手诏文字,望降密旨遣使到院谕臣,即当进入。”
梁焘刘挚都是传统保守派人物,在这方面格外注重,高滔滔当年启用这个派别以制衡新党,如今第一个要她归政的,却也是这个派别。
但是只有一个翰林学士,一个门下侍郎,是没有什么力量的,所有的大佬一个都没有上书,于是梁焘的上章被留中之后,便无声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