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六 裂痕
贞观十四年九月二十一,大唐远征军主帅薛万彻和东罗马帝国皇帝、波斯帝国皇帝举行了三方会盟,正式确定了三国将聚兵五十万南下彻底消灭已经精疲力竭的阿拉伯帝国,三年的战争之后,阿拉伯帝国的精锐兵马损失殆尽,大将尽丧,第二任哈里发忧病而死,第三任哈里发临危受命,却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主儿,只能守,不能攻。
阿拉伯帝国东征西讨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锻炼出来的四十多万强军已经在三年的战争里面被悉数消灭,所余者不到三万,十多个著名的将领只有三个还活着,其余八人全部战死,在三年战役中的一场又一场战斗中,这些将领和军队损失殆尽。
其实阿拉伯人心里面也明白,罗马人和波斯人心里面也明白,他们有今天,阿拉伯人有今天,百分之八十的功劳都要算给唐人,如果不是当初大唐军队驰援波斯人,估计现在波斯人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甚至连首都都会失去了,那样的话,战斗就会变得没有意义,失去了波斯人的牵制,罗马人觉得自己估计也不是吞并了波斯人的阿拉伯人的对手。
那会非常惊险,即使阿拉伯人没有实力彻底的消灭东罗马帝国,但是重创还是可以的,比如叙利亚,比如那丰饶的产粮重地,那些可都是帝国的命根子。
所以,波斯人和罗马人是有共识的,所以在面对唐军统帅制定战斗计划的时候,他们虽然有所不满,可是还是决定遵守这份战斗计划,因为唐军用他们的战绩彰显了他们凌驾于中亚三大帝国之上的绝强战斗力和绝对的战斗意志,甚至也包括他们的战斗方式和战争科技。那可怕的火炮,一开始炮弹还不会爆炸,结果现在炮弹都会爆炸了,每一次火炮登场,阿拉伯人总会被炸得血肉横飞,而己方的战斗减员非常之少。
他们甚至也知道。唐军拥有独自一军消灭掉阿拉伯帝国剩余力量的实力,即使他们只有十万军队,而如今阿拉伯帝国还对外宣称有军队五十万,但是彻底的击溃是没有问题的,唯一有问题的就是统治,这一点,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其实也在暗中较劲,谁都希望获得更多的阿拉伯帝国的土地,在阿拉伯帝国覆灭之后。共同的敌人消灭之后。
唐军表明了态度,他们不要领土,他们的领土已经足够庞大,他们现在需要时间去整理自己的领土,恢复生产和生活,所以阿拉伯帝国的领土全部都归属这两个帝国,你们两家自己分,我们只要钱和财物还有物资。还有今后大唐商队和大唐人在你们两大帝国的领土中畅行无阻的权力,当然。还有设立大使馆,拥有自主裁判权的权力。
两大帝国几乎是没有任何意外的全部同意了大唐的要求,只要不要领土不要人口,其他的你想要你拿走就是了,反正只要有土地只要有人口,我们都可以重新获得。你们不要那是再好不过了,你们已经很强了,要是再要领土,我们就要考虑一下是否有必要联合在一起对抗你们了。
这也是大唐的外交家们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所决定的,我们要土地和人口的话。他们就会结成同盟对抗我们,我们不要土地和人口,只是表示我们需要安稳的边境和足够的时间的话,那么他们就会狗咬狗,互相消耗已经折损了很多的实力,那么对于我们日后的大计而言就会很有好处。
我们对付阿拉伯帝国的原因只是认为他们取代了波斯帝国之后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对于这里没有人口和领土的想法,你们和我们长得不一样语言不一样,统治起来太难了,所以干脆不要,给我们钱和各项利益就可以,大唐人会在这里享受到最高规格的待遇,这是我们最高的要求。
两大帝国分别和大唐签订了《大唐、罗马友好互助条约》和《大唐、波斯友好互助条约》,从法律意义上确定了三国之间的互相友好关系,当然了,其中并没有包括罗马人和波斯人之间的合约,他们似乎没有打算签订相关的约定,他们之间已经开始了相关谈判和摩擦,在这个大战还没有开始的时候。
贞观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罗马人和波斯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产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军事摩擦,起因是双方都看中了一块丰饶的土地,而双方的军队都不打算让掉这块土地,于是罗马一百二十人和波斯八十人展开了小规模的械斗,结果是罗马人战胜,把波斯人打死打伤三十多人,而波斯人则杀死了二十多个罗马人,打伤了五十多个罗马人。
双方的政府立刻开始了相互的口诛笔伐,以及聚兵相互对峙,眼看着就要打起来,薛万彻大怒,遣大将薛仁贵率军一万奔赴摩擦地,将双方痛斥一顿,然后分别遣使往罗马人的主帅和波斯人的主帅处调停,贞观十四年十月一日,在大唐军队的调停之下,两国停止了聚兵,而是在当地划了一条分界线,作为战后双方的国界。
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械斗,但是罗马人和波斯人双方都开始了解到,双方之间的蜜月合作期已经结束,裂痕开始产生,现在有大唐军队调停,但是大唐军队一旦撤走,或者大唐不介入双方之间的事情,那么双方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摩擦,又会产生什么样的芥蒂,那可就说不定了。
不过如今在薛万彻的虎威之下,双方都老老实实的决定要握手言和,先把阿拉伯人收拾掉,然后再慢慢的收拾对方,所以他们都得到了大唐提出的作战方略,并且表示一定严格遵守。
这个时候,大唐军队是最少的,只有十万,波斯军队是最多的,有二十五万。罗马军队也有十五万,但是考虑到波斯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无法入眼,唯一一支强大的精锐的被大唐将军调教出来的三万轻骑兵就只好全部出动,然后薛万彻命令薛仁贵率军一万加入波斯军团的阵营中,担任副统领的职位,主将当然是波斯人。
不过这个波斯人比较喜欢和大唐人合作。乐于见到大唐人指挥军队大胜仗然后他得到功劳,所以他很乐意把实际指挥权交给薛仁贵,而他不管不问,只管拿功劳,而罗马人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战斗力的,和阿拉伯人交战数次,也曾**打败阿拉伯人的西征军团,夺回叙利亚,所以薛万彻没有派人帮助和指挥罗马人。他相信罗马人可以完成任务。
任务就是三路进军,兵分三路,从左中右三个方向一起南下阿拉伯帝国的最后领土,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然后逼迫阿拉伯帝国首先就要兵分三路抵抗三路进军的三国联军,分散他们的实力,如果是大兵团联合作战的话,他们五十万人尽出。我们五十万人尽出,这场会战一下子成了一百万人大战的战场。多大的战场才能接受一百万人的厮杀?
所以果断的,三路进军,薛万彻选择了最难的中路作为唐军的行军路线,一路都很坎坷,还有不少关卡,这个只有拥有火炮的唐军才可以顺利通过。至于次之的右路则交给罗马军团,而最容易的左路交给了薛仁贵统帅下的波斯军团,虽然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但是波斯军团的人虽然多,可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实在是差强人意。
打了那么多次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斗,波斯人**取得的胜利战斗只有五次,反而败了二十多次,有好几次都被处于弱势的阿拉伯人翻盘,人数还占优,简直是丢脸,就连抢地盘都抢不过罗马人,要是八十个大唐士兵和罗马人抢地盘,罗马人一个都跑不了,全部都要交代在那儿。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精锐尽丧匆匆被拉来充军的阿拉伯信徒到底是有多少战斗力,大家心里面也都清楚,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要是接着打下去,他们会彻底崩溃,这些天得到了内部消息都在说明阿拉伯人内部弥漫着悲观的氛围,甚至有很多人认为真主和先知抛弃了他们,所以他们绝望的离开了这片土地,甚至自尽,主战派的力量越来越小,将军们大量阵亡之后,他们战斗意志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战争计划被很好的保密,只有三方的主将知道,然后把战斗命令下达给其他的将军们,五十万大军就此出发,浩浩荡荡的南下美索不达米亚南部,阿拉伯帝国最后的领土,包括他们的首都,还有他们的圣地,三支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军,很快扫除了零星的游击抵抗军,然后寻找到了探知消息的阿拉伯主力军的防御阵地。
三方面的战斗时几乎同时展开的,阿拉伯人的先头梯队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进行先期阻敌,分别占据险要形势,依靠着城池或者是山峰抵抗三国联军的进攻,不过很遗憾的是,并没有任何的奇迹发生,罗马人依靠整齐的军阵和攻城武器很快攻克了城池,大唐军队用火炮解决了山峰的天险,以几百人的伤亡击溃了四万阿拉伯军的抵抗。
至于波斯人,家底厚实,兵马多,就用一万多人的冲锋伤亡击溃了阿拉伯人的抵抗方阵,薛仁贵的智慧还是不错的,只是波斯人的战斗力实在是有限,数量并不多的新式步军损失的比较多,而传统的重骑兵依然骄傲,不屑于成为步兵。
十万军队的防线仅仅十天不到就被攻破了,这对于阿拉伯人的震慑是巨大的,曾几何时,十万军队可以把波斯人的三十万人打的落花流水,二十万军队也可以面对面击败曾经强大的罗马军团,但是,自从那来自东方的强大国家的军队到来之后,阿拉伯人的好运气似乎就到头了,他们先是损失了著名大将,接着损失了数十万军队,哈里发忧愤病死,国运倾颓。
十万军队惨败之后,国内的情况更加糟糕,缺水,缺粮,缺人,缺武器,很少再有人愿意进入军队为真主和先知战斗,新兵甚至得不到铁制武器,只有木棍和木枪之类的,而这样的武器是无法战胜装备精良的敌军的。
阿拉伯高层的人们也是急得团团转,前线的消息越来越差,敌军距离首都的距离越来越近,屡战屡败之下,甚至有人丧失了战斗下去的信念……(未完待续。。)
...
阿拉伯帝国东征西讨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锻炼出来的四十多万强军已经在三年的战争里面被悉数消灭,所余者不到三万,十多个著名的将领只有三个还活着,其余八人全部战死,在三年战役中的一场又一场战斗中,这些将领和军队损失殆尽。
其实阿拉伯人心里面也明白,罗马人和波斯人心里面也明白,他们有今天,阿拉伯人有今天,百分之八十的功劳都要算给唐人,如果不是当初大唐军队驰援波斯人,估计现在波斯人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甚至连首都都会失去了,那样的话,战斗就会变得没有意义,失去了波斯人的牵制,罗马人觉得自己估计也不是吞并了波斯人的阿拉伯人的对手。
那会非常惊险,即使阿拉伯人没有实力彻底的消灭东罗马帝国,但是重创还是可以的,比如叙利亚,比如那丰饶的产粮重地,那些可都是帝国的命根子。
所以,波斯人和罗马人是有共识的,所以在面对唐军统帅制定战斗计划的时候,他们虽然有所不满,可是还是决定遵守这份战斗计划,因为唐军用他们的战绩彰显了他们凌驾于中亚三大帝国之上的绝强战斗力和绝对的战斗意志,甚至也包括他们的战斗方式和战争科技。那可怕的火炮,一开始炮弹还不会爆炸,结果现在炮弹都会爆炸了,每一次火炮登场,阿拉伯人总会被炸得血肉横飞,而己方的战斗减员非常之少。
他们甚至也知道。唐军拥有独自一军消灭掉阿拉伯帝国剩余力量的实力,即使他们只有十万军队,而如今阿拉伯帝国还对外宣称有军队五十万,但是彻底的击溃是没有问题的,唯一有问题的就是统治,这一点,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其实也在暗中较劲,谁都希望获得更多的阿拉伯帝国的土地,在阿拉伯帝国覆灭之后。共同的敌人消灭之后。
唐军表明了态度,他们不要领土,他们的领土已经足够庞大,他们现在需要时间去整理自己的领土,恢复生产和生活,所以阿拉伯帝国的领土全部都归属这两个帝国,你们两家自己分,我们只要钱和财物还有物资。还有今后大唐商队和大唐人在你们两大帝国的领土中畅行无阻的权力,当然。还有设立大使馆,拥有自主裁判权的权力。
两大帝国几乎是没有任何意外的全部同意了大唐的要求,只要不要领土不要人口,其他的你想要你拿走就是了,反正只要有土地只要有人口,我们都可以重新获得。你们不要那是再好不过了,你们已经很强了,要是再要领土,我们就要考虑一下是否有必要联合在一起对抗你们了。
这也是大唐的外交家们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所决定的,我们要土地和人口的话。他们就会结成同盟对抗我们,我们不要土地和人口,只是表示我们需要安稳的边境和足够的时间的话,那么他们就会狗咬狗,互相消耗已经折损了很多的实力,那么对于我们日后的大计而言就会很有好处。
我们对付阿拉伯帝国的原因只是认为他们取代了波斯帝国之后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对于这里没有人口和领土的想法,你们和我们长得不一样语言不一样,统治起来太难了,所以干脆不要,给我们钱和各项利益就可以,大唐人会在这里享受到最高规格的待遇,这是我们最高的要求。
两大帝国分别和大唐签订了《大唐、罗马友好互助条约》和《大唐、波斯友好互助条约》,从法律意义上确定了三国之间的互相友好关系,当然了,其中并没有包括罗马人和波斯人之间的合约,他们似乎没有打算签订相关的约定,他们之间已经开始了相关谈判和摩擦,在这个大战还没有开始的时候。
贞观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罗马人和波斯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产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军事摩擦,起因是双方都看中了一块丰饶的土地,而双方的军队都不打算让掉这块土地,于是罗马一百二十人和波斯八十人展开了小规模的械斗,结果是罗马人战胜,把波斯人打死打伤三十多人,而波斯人则杀死了二十多个罗马人,打伤了五十多个罗马人。
双方的政府立刻开始了相互的口诛笔伐,以及聚兵相互对峙,眼看着就要打起来,薛万彻大怒,遣大将薛仁贵率军一万奔赴摩擦地,将双方痛斥一顿,然后分别遣使往罗马人的主帅和波斯人的主帅处调停,贞观十四年十月一日,在大唐军队的调停之下,两国停止了聚兵,而是在当地划了一条分界线,作为战后双方的国界。
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械斗,但是罗马人和波斯人双方都开始了解到,双方之间的蜜月合作期已经结束,裂痕开始产生,现在有大唐军队调停,但是大唐军队一旦撤走,或者大唐不介入双方之间的事情,那么双方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摩擦,又会产生什么样的芥蒂,那可就说不定了。
不过如今在薛万彻的虎威之下,双方都老老实实的决定要握手言和,先把阿拉伯人收拾掉,然后再慢慢的收拾对方,所以他们都得到了大唐提出的作战方略,并且表示一定严格遵守。
这个时候,大唐军队是最少的,只有十万,波斯军队是最多的,有二十五万。罗马军队也有十五万,但是考虑到波斯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无法入眼,唯一一支强大的精锐的被大唐将军调教出来的三万轻骑兵就只好全部出动,然后薛万彻命令薛仁贵率军一万加入波斯军团的阵营中,担任副统领的职位,主将当然是波斯人。
不过这个波斯人比较喜欢和大唐人合作。乐于见到大唐人指挥军队大胜仗然后他得到功劳,所以他很乐意把实际指挥权交给薛仁贵,而他不管不问,只管拿功劳,而罗马人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战斗力的,和阿拉伯人交战数次,也曾**打败阿拉伯人的西征军团,夺回叙利亚,所以薛万彻没有派人帮助和指挥罗马人。他相信罗马人可以完成任务。
任务就是三路进军,兵分三路,从左中右三个方向一起南下阿拉伯帝国的最后领土,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然后逼迫阿拉伯帝国首先就要兵分三路抵抗三路进军的三国联军,分散他们的实力,如果是大兵团联合作战的话,他们五十万人尽出。我们五十万人尽出,这场会战一下子成了一百万人大战的战场。多大的战场才能接受一百万人的厮杀?
所以果断的,三路进军,薛万彻选择了最难的中路作为唐军的行军路线,一路都很坎坷,还有不少关卡,这个只有拥有火炮的唐军才可以顺利通过。至于次之的右路则交给罗马军团,而最容易的左路交给了薛仁贵统帅下的波斯军团,虽然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但是波斯军团的人虽然多,可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实在是差强人意。
打了那么多次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斗,波斯人**取得的胜利战斗只有五次,反而败了二十多次,有好几次都被处于弱势的阿拉伯人翻盘,人数还占优,简直是丢脸,就连抢地盘都抢不过罗马人,要是八十个大唐士兵和罗马人抢地盘,罗马人一个都跑不了,全部都要交代在那儿。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精锐尽丧匆匆被拉来充军的阿拉伯信徒到底是有多少战斗力,大家心里面也都清楚,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要是接着打下去,他们会彻底崩溃,这些天得到了内部消息都在说明阿拉伯人内部弥漫着悲观的氛围,甚至有很多人认为真主和先知抛弃了他们,所以他们绝望的离开了这片土地,甚至自尽,主战派的力量越来越小,将军们大量阵亡之后,他们战斗意志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战争计划被很好的保密,只有三方的主将知道,然后把战斗命令下达给其他的将军们,五十万大军就此出发,浩浩荡荡的南下美索不达米亚南部,阿拉伯帝国最后的领土,包括他们的首都,还有他们的圣地,三支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军,很快扫除了零星的游击抵抗军,然后寻找到了探知消息的阿拉伯主力军的防御阵地。
三方面的战斗时几乎同时展开的,阿拉伯人的先头梯队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进行先期阻敌,分别占据险要形势,依靠着城池或者是山峰抵抗三国联军的进攻,不过很遗憾的是,并没有任何的奇迹发生,罗马人依靠整齐的军阵和攻城武器很快攻克了城池,大唐军队用火炮解决了山峰的天险,以几百人的伤亡击溃了四万阿拉伯军的抵抗。
至于波斯人,家底厚实,兵马多,就用一万多人的冲锋伤亡击溃了阿拉伯人的抵抗方阵,薛仁贵的智慧还是不错的,只是波斯人的战斗力实在是有限,数量并不多的新式步军损失的比较多,而传统的重骑兵依然骄傲,不屑于成为步兵。
十万军队的防线仅仅十天不到就被攻破了,这对于阿拉伯人的震慑是巨大的,曾几何时,十万军队可以把波斯人的三十万人打的落花流水,二十万军队也可以面对面击败曾经强大的罗马军团,但是,自从那来自东方的强大国家的军队到来之后,阿拉伯人的好运气似乎就到头了,他们先是损失了著名大将,接着损失了数十万军队,哈里发忧愤病死,国运倾颓。
十万军队惨败之后,国内的情况更加糟糕,缺水,缺粮,缺人,缺武器,很少再有人愿意进入军队为真主和先知战斗,新兵甚至得不到铁制武器,只有木棍和木枪之类的,而这样的武器是无法战胜装备精良的敌军的。
阿拉伯高层的人们也是急得团团转,前线的消息越来越差,敌军距离首都的距离越来越近,屡战屡败之下,甚至有人丧失了战斗下去的信念……(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