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割韭菜新姿势
  97年事业如日中天的股评家赵笑云做了一个决定:离开老东家华夏证券自己创业。
  这个日后被称为第一庄托的人没有意识到,此举将意外改变两个门徒的人生。而他们又会在日后,分别成为轰动金融圈与娱乐圈的人物。
  从华夏离职前,赵笑云向公司推举跟自己两年的下属王亚伟来接替自己的职位;同年他创办东方趋势投资顾问公司,亲自从财政部科研所招收一个名叫李霏的学生。
  十年后王亚伟凭借押注国企重组,斩获226%的净值增长率,高居当年国内各类型基金之首,比第二名足足高出35个百分点,一战成名,从此在股票江湖上无人不知。
  而李霏则在悄无声息间走上另一条道路:拉着家人一起创办艺人经纪公司时代峰峻。
  09年李霏推出偶像练习生企划tf家族,选中年仅12岁的王俊凯进入tf家族。那个曾经穿着格子衬衫、纵论股市天下的李霏,摇身一变,成为偶像男团tfboys的经纪人以及幕后老板。
  被大起大落的a股锻造出来的老镰刀,从此开始对偶像产业的降维打击。
  tfboys走红的头几年,担心三小只的粉丝们,常常会从全国各地寄牛奶,并成立各种生活服务小分队。经济条件充裕的粉丝,还会替偶像花费几十万定制高端衣物[2]。随着他们相继成年,操心的粉丝们又开始邮寄剃须刀。
  在国内女性经历丧偶式育儿,且很多利益需要通过儿子才能实现的父权社会,养成系的低龄男偶像-女性粉丝的互动机制可谓直击社会痛点。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偶像生日时粉丝间为何引发军备竞赛?
  追星族显然不可能如外界攻讦那般低智,这种集体潜意识,本质是偶像上瘾的产物。背后的关键是偶像工业对参与度的大幅开放。
  挑选未成年偶像练习生,给未来留足成长空间;再借助社交媒体的高频互动,将偶像成就归功于粉丝,让粉丝尽可能参与到偶像成长中。
  这种套路让追星和炒股有了几分相似:一买就想涨停板”的粉丝,可以从偶像的感谢与日常互动中找到即时的反馈。
  价值投资的粉丝,见证着自己捧起的偶像实现一个又一个成就,成长为一只大牛股时,感动之余难免会进一步自我绑定,就像每次茅台片仔癀创新高都会带动但斌林园产品的销售一样。
  不过行走江湖久了,也难免会遇到跌停。
  但在网络的一些角落,部分粉丝依旧难掩失望之情:这本应是一个涨停。
  如果说“养成”的思路还是比较“长线投资”,那“选秀”就明显更“追涨杀跌”了。“选秀系”偶像团体借助综艺节目,将参与度与成就感集中化并数据化。
  偶像能否从众多竞争者中成团出道,全凭人气投票票数决定,而票又间接和金钱挂钩。
  粉丝成为了偶像职业命运的决定者,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这一模式下粉丝的爱与回报,藉由节目排名这一数据变得可视化,追星也变成氪金网游:花钱买票买得越多,倾慕的偶像越有可能以高名次出道。
  900万短信投票成功送李宇春出道是国内选秀的初声;而在18年选秀综艺《创造101》的开播,将改良后的玩法带到公众面前,彻底点燃秀粉的狂热。
  但通过综艺节目人造大牛股,也意味着粉丝阈值的拔高,以及有限的增值空间,直接导致了一些成团即巅峰的案例。
  但对投资方而言,单个选秀偶像团体的沉浮并不重要:既然生命周期短、渗透率低,那就拼命提高客单价和复购率。
  偶像团体对参与度的开放,大大丰富偶像产业的商业模式和想象空间。在此之前,兜售专辑、周边以及演唱会门票,几乎是偶像仅有的to c变现方式,真要赚钱,还得to b:接代言、卖广告。
  但近些年的选秀综艺节目,却可以轻易吸引年轻人投入动辄上亿的资金。
  秀粉们正在幕后进行一场不设上限的金钱火拼:撑腰值前11的偶像学员才能成团出道,而每购买一箱冠名商蒙牛的联名牛奶,即可获得额外的撑腰值。
  决定偶像出道的因素,不再是专业评委或是个人艺术造诣,反而变成了粉丝的购买力上限。他们不满足于自己氪金,开始呐喊造势:钱才是底气,才能给他未来。
  背后的变现逻辑,是偶像团体上瘾症状的延续:放开粉丝参与之后,只要让粉丝体验到亲手打造大牛股的感觉,他们便愿意替中间的任何环节付费。
  “参与”和“反馈”是背后的两大关键词。所有人都可参与、反馈最直接的综艺卖票,自然备受市场欢迎:只要钱够多,爱豆就能站上更大的舞台。
  一来二去,蒙牛赢麻了!
  将一部分用于满足粉丝“短期投资回报”的偶像物料、粉丝互动单独抽离,当作会员权益售卖,售价为每年298元。
  另一个变现思路,是对原有模式进行改造,捅破天花板。
  这一现象日趋普遍的背后,同样源于参与与反馈两大因素的改造。近些年偶像产业所传递的“唯数据论”理念,让偶像“成就”更加清晰化的同时,也让“粉丝改变偶像命运”的可操作性变强。
  具体到专辑销售上,粉丝砸入大量真金白银,立刻能看见偶像一张又一张喜报,也有向外界昭示影响力的工具。
  至于歌到底有几个人听过,国王到底有没有穿衣服,这些细枝末节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说到底偶像产业周期短、受众窄,就只能在每个粉丝身上攫取最大价值,也就是做大客单价、复购率。没有传世作品对艺人可能是坏事,但对娱乐公司可是好事,作品创作难度大,但按照粉丝的喜好搭建人设就容易多了。
  在这个情况下,偶像产业也来到一个新的纪元。
  今年偶像团体江湖上,罕见地诞生不同于“养成系”与“选秀系”的新路子。
  论及追星,通常被认为是年轻女性的主场。但随着乐华旗下虚拟女团a-soul的走红,情况悄然发生改变。
  所谓虚拟偶像,指的是演员借助动作捕捉、力反馈等设备,以二次元虚拟形象登台表演的群体,也就是套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