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瓜分世界(21)
英国人没那么容易屈服,德意志人也没那么容易屈服,他们立刻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德意志帝国宣布帝国总动员,以前他们甚至都没进行过动员,紧靠军事工业就能支撑跟英国的战争,而这次动员包括工业领域,他们的民用工业开始按照军事计划转产。
更多的工厂被改造成飞机制造厂,更多新式飞机投入生产线。
东洲汉国参战的另一个好处是,说服了南洲宋国中断了跟法国之间的贸易,以及给宋国运输公司下达了禁令,宋国商船再也不通过苏伊士运河向欧洲运输战略物资。这大大影响了德意志帝国的军事产能,因为大量欧洲缺乏的资源,其实都是通过法国中转的。
大燕帝国也有所行动,直接关闭了苏伊士运河。因为大量战略资源都通过这里向欧洲出口,白莲花时代的大燕帝国官员,认为这种贸易是带血的。
英国人则封锁了东罗马海峡,黑海跟地中海之间的贸易被中断。
法国受到了巨大冲击,因为法国丢失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之后,严重依赖来自地中海的煤铁资源,基辅罗斯帝国哪怕投降了,这里的煤铁依然在向法国出口。法国高炉早就按照这里的煤铁资源进行了改装,换一个铁矿石来源,无法保证冶炼质量。更何况,也没有其他煤铁来源。世界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是控制着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南洲宋国,他们现在已经断绝了跟欧洲的战略物资贸易。
法国立刻陷入困境,别说向德意志帝国转口了,本国民用的钢铁资源都得不到保障。
法国当然也反对,要抗议,但他们尚且不敢为了欧洲打一仗,更不可能因为这种封锁而跟英国、东洲汉国和南洲宋国几大帝国开战。
东洲汉国空军参战之后,陆军也迅速组建起来。这个国家的陆军一向精锐,只是欧洲人还没见识过。
一亿多人口的东洲汉国,拥有比德意志帝国更丰富的兵源,第一期主动应征的志愿兵,就高达三百万人。东洲兵不断通过运河登陆东罗马帝国,帮助英国东罗马联军挡住了德意志匈牙利联军的攻击。巴尔干山地作战,东洲兵太适应了,他们曾经在类似的地行中,无数次冲向十二都的防线。
稳定住防线之后,反击就开始了。战况进展的并不顺利,因为德意志帝国的闪击战水准很高。双方都进行着大范围的坦克战、空战,迂回、穿插作战,阵地战。这些现代化战争,东洲军队已经有些疏远了,他们的对手主要是山林中的玛雅人,武器充其量是步枪。
但东洲军队本钱雄厚,他们的国家不断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先进的武装,各种大型、重型坦克被生产出来,作为早就普及了机械化农业的东洲,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拖拉机生产线,能生产各种型号的拖拉机,也就能生产各种型号的坦克。
虽然在战术水平上比不上德意志帝国,但兵力优势,火力优势,物质优势,让他们经得起失败,可以反复争夺。
东洲军队开始用更密集的火力覆盖,更大规模的坦克集群,更频繁的空中支援,来抵消对方的战术机动水平。一个是高速闪电战迂回,一个是密集重火力平推,这是一场技术性对力量型的战争。
巴尔干大战成为这次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场,因为这是双方重兵集团首次正面碰撞,德意志帝国也好,东洲汉国也罢,都是全力投入,谁都是刚刚发力。之前德意志帝国在这里主要打的是山地进攻战,不擅长,也无法展开兵力,到了瓦拉几亚平原,双方才能大开大合进行作战。
多次百万兵力级别的大战先后爆发,德军有所收缩,但主要是战略性的,他们将防线收缩到了多瑙河,借助河流来进行防御。英汉联军将战线推进到多瑙河之后,渡河作战多次失败。
显然在这里是不可能打开僵局的,瓦拉几亚平原作战即便胜利了,也无法直接打击德意志本土,在夺取制空权,并轰炸摧毁了这里的油田之后,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继续作战意义。
两国联军司令部也认为,继续在这里争夺没有意义。占领瓦拉几亚平原之后,往北则要攻击特兰西瓦尼亚高原,进攻南喀尔巴阡山脉,逐步争夺费时费力。
他们开始制定北欧登陆作战,做出了三个计划,一个是强行从德意志本土登陆,这个战略风险太大。目前德军主力都在本土,拥有充足的兵力防御狭窄的沿海。必须在足够宽度的地方形成攻势,这才能分散德军兵力。所以他们还计划在法国强行登陆,不管法国的态度。这也很危险,法国现在保持中立,不意味着他们虚弱到了谁都能踩上一脚,恰恰相反,法国人的中立是武装中立。他们并不是北欧小国那种必须依附德意志霸权的存在,法国虽然还在跟德意志帝国进行贸易,却不为德意志帝国生产军工产品,他们有力量说不。
因为法国人在本土,沿着德法边境修建一条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不叫马奇诺防线,而叫法兰西长城。
法国之所以中立,确实是因为害怕战争,但是害怕战争带来的损伤,却不是害怕被德意志帝国打败。他们是一个被战争打怕,而不是被敌人打怕了的国家。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德意志帝国宣布帝国总动员,以前他们甚至都没进行过动员,紧靠军事工业就能支撑跟英国的战争,而这次动员包括工业领域,他们的民用工业开始按照军事计划转产。
更多的工厂被改造成飞机制造厂,更多新式飞机投入生产线。
东洲汉国参战的另一个好处是,说服了南洲宋国中断了跟法国之间的贸易,以及给宋国运输公司下达了禁令,宋国商船再也不通过苏伊士运河向欧洲运输战略物资。这大大影响了德意志帝国的军事产能,因为大量欧洲缺乏的资源,其实都是通过法国中转的。
大燕帝国也有所行动,直接关闭了苏伊士运河。因为大量战略资源都通过这里向欧洲出口,白莲花时代的大燕帝国官员,认为这种贸易是带血的。
英国人则封锁了东罗马海峡,黑海跟地中海之间的贸易被中断。
法国受到了巨大冲击,因为法国丢失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之后,严重依赖来自地中海的煤铁资源,基辅罗斯帝国哪怕投降了,这里的煤铁依然在向法国出口。法国高炉早就按照这里的煤铁资源进行了改装,换一个铁矿石来源,无法保证冶炼质量。更何况,也没有其他煤铁来源。世界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是控制着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南洲宋国,他们现在已经断绝了跟欧洲的战略物资贸易。
法国立刻陷入困境,别说向德意志帝国转口了,本国民用的钢铁资源都得不到保障。
法国当然也反对,要抗议,但他们尚且不敢为了欧洲打一仗,更不可能因为这种封锁而跟英国、东洲汉国和南洲宋国几大帝国开战。
东洲汉国空军参战之后,陆军也迅速组建起来。这个国家的陆军一向精锐,只是欧洲人还没见识过。
一亿多人口的东洲汉国,拥有比德意志帝国更丰富的兵源,第一期主动应征的志愿兵,就高达三百万人。东洲兵不断通过运河登陆东罗马帝国,帮助英国东罗马联军挡住了德意志匈牙利联军的攻击。巴尔干山地作战,东洲兵太适应了,他们曾经在类似的地行中,无数次冲向十二都的防线。
稳定住防线之后,反击就开始了。战况进展的并不顺利,因为德意志帝国的闪击战水准很高。双方都进行着大范围的坦克战、空战,迂回、穿插作战,阵地战。这些现代化战争,东洲军队已经有些疏远了,他们的对手主要是山林中的玛雅人,武器充其量是步枪。
但东洲军队本钱雄厚,他们的国家不断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先进的武装,各种大型、重型坦克被生产出来,作为早就普及了机械化农业的东洲,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拖拉机生产线,能生产各种型号的拖拉机,也就能生产各种型号的坦克。
虽然在战术水平上比不上德意志帝国,但兵力优势,火力优势,物质优势,让他们经得起失败,可以反复争夺。
东洲军队开始用更密集的火力覆盖,更大规模的坦克集群,更频繁的空中支援,来抵消对方的战术机动水平。一个是高速闪电战迂回,一个是密集重火力平推,这是一场技术性对力量型的战争。
巴尔干大战成为这次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场,因为这是双方重兵集团首次正面碰撞,德意志帝国也好,东洲汉国也罢,都是全力投入,谁都是刚刚发力。之前德意志帝国在这里主要打的是山地进攻战,不擅长,也无法展开兵力,到了瓦拉几亚平原,双方才能大开大合进行作战。
多次百万兵力级别的大战先后爆发,德军有所收缩,但主要是战略性的,他们将防线收缩到了多瑙河,借助河流来进行防御。英汉联军将战线推进到多瑙河之后,渡河作战多次失败。
显然在这里是不可能打开僵局的,瓦拉几亚平原作战即便胜利了,也无法直接打击德意志本土,在夺取制空权,并轰炸摧毁了这里的油田之后,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继续作战意义。
两国联军司令部也认为,继续在这里争夺没有意义。占领瓦拉几亚平原之后,往北则要攻击特兰西瓦尼亚高原,进攻南喀尔巴阡山脉,逐步争夺费时费力。
他们开始制定北欧登陆作战,做出了三个计划,一个是强行从德意志本土登陆,这个战略风险太大。目前德军主力都在本土,拥有充足的兵力防御狭窄的沿海。必须在足够宽度的地方形成攻势,这才能分散德军兵力。所以他们还计划在法国强行登陆,不管法国的态度。这也很危险,法国现在保持中立,不意味着他们虚弱到了谁都能踩上一脚,恰恰相反,法国人的中立是武装中立。他们并不是北欧小国那种必须依附德意志霸权的存在,法国虽然还在跟德意志帝国进行贸易,却不为德意志帝国生产军工产品,他们有力量说不。
因为法国人在本土,沿着德法边境修建一条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不叫马奇诺防线,而叫法兰西长城。
法国之所以中立,确实是因为害怕战争,但是害怕战争带来的损伤,却不是害怕被德意志帝国打败。他们是一个被战争打怕,而不是被敌人打怕了的国家。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