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宋辽联手
  李元昊前次吃了败仗之后逃到了哪里?他又是从什么地方弄到了这么多军队呢?应里,当然是应里。
  那么江逐流分析应里的军力情况分析错了吗?也没有,应里的确只有不到一万人的厢军驻守。只是江逐流分析的是通常情况,他没有想到,党项人面临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顺州、鸣沙以及兴庆府三地的党项军队都集中到应里,会同应里的厢军准备渡河东进迎击大宋军队,所以当李元昊逃到应里的时候,应里已经聚集了六万党项大军。
  李元昊骤然间看到有这么多军队,顿时大喜过望,以为这些军队是得到消息来支援他的。可是当问明了情况,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原来现在党项人所处的形势再也没有如此险恶过。
  原来,狄青果然不负江逐流的厚望,在身边的卫士拼得只剩下两个人的情况下,终于逃到了辽国,把西平王李德明派人杀死耶律良和萧洪真相告诉了辽国皇帝耶律隆绪。耶律隆绪听后大怒,一边派人与大宋朝廷联系,一边准备兴兵讨伐西平王李德明。讨伐李德明的名义为耶律良和萧洪等辽国使臣报仇,真实的目的却是在于温泉山上的契丹龙脉。对耶律隆绪来讲,假如没有契丹龙脉的诱惑,虽然李德明杀了大辽的使者,也不见得会兴兵讨伐,让李德明割地赔款也就行了嘛!可是现在,除非李德明把温泉山和兴州城割让给大辽国。可惜辽国皇帝耶律隆绪知道西平王李德明绝对不会答应的。
  但是大宋朝廷接到大辽国的联合出兵讨伐西平王李德明的提议之后却没有立即给予答复,因为大宋朝廷此时也分为两派。一派是主战,强烈建议朝廷利用大宋大辽联兵之有利形势出兵西进,灭掉西平王李德明的势力,和辽国平分西平王李德明的土地,这一派人马以王曾、晏殊、范仲淹为主并得到小皇帝赵祯的支持;另一派则是以宰相吕夷简为主,主张大宋坐山观虎斗,不反对辽国出兵,但是也不帮辽国出兵攻打李德明。假如辽国在对付党项人的战争中占据了上风,则大宋这个时候再出兵进攻党项,如此一来,不但避免了大宋朝廷军力的消耗,还趁大辽军力消耗过多的机会多占党项人的城池,辽国即使有所不满也是有心无力。若是在大辽与党项人的战争中西平王李德明占了上风,那么大宋朝廷就不用出兵了,这样既可以保存大宋军队的实力,还不得罪西平王李德明,这一派的意见得到了刘太后的支持。
  两派争执了很久,也没有个结果。这个时候老夫子张震从甘州前线赶回了洛阳,向大徒弟王曾面陈了甘州战场的情况。当王曾听说党项人最精锐的部队在甘州城外就折损了三万多人之后,精神立即大震,有如此丰硕的战果,也多一些说服刘太后的把握。
  刘太后听了王曾转述了甘州城外一战的情况,也很是振奋,在振奋的同时还有所心动。江逐流乃是个文弱书生,从来没有率兵打过仗,可是就这么一个战场新手率领着回鹘老弱残兵都能取得消灭党项最精锐部队三万余人的辉煌战绩,看来党项人虽然叫嚣的凶悍,但是战斗力非常有限啊。如果我派遣大宋一位名将,率领数万大宋精锐出击兴州,加之有辽国精锐部队挥师南下遥相呼应,西平王李德明即使有三头六臂,不也招架不住吗?况且党项人最精锐的部队不但折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被江逐流拖在了甘州城外,如此一来,西平王李德明能够调集来迎战大宋和大辽军队只有战斗力比较弱的厢军,这么算下来,出兵岂不是胜算很大吗?
  看到刘太后也倾向于出兵讨伐西平王李德明,吕夷简等人立刻见风使舵,说出兵讨伐党项人是理所当然的,党项人竟然敢设下毒计妄图嫁祸给大宋使臣,以期挑起大宋和辽国之间的战争,从而坐收渔人之利,假如没有宣德郎江逐流没有应对正确,被党项人杀了去,那么谁去告诉辽国皇帝的真相?大宋岂不是要永远背着黑锅?
  吕夷简说的时候慷慨激昂,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都散发出强烈地英雄气概,仿佛在甘州城外灭掉李元昊三万多铁骑的不是江逐流而是他本人一般。
  辽国皇帝耶律隆绪眼见等待大宋联合出兵无望,准备抛下大宋单独出兵的时候,大宋的使臣到了,说大宋朝廷同意辽国方面的提议,决定和辽国一同出兵夹击西平王李德明。
  辽国皇帝耶律隆绪大喜,当即和大宋使臣约定,辽国从西京道和上京道两个方向出兵,大宋从秦风路和永兴军路两个方向出兵,对党项人形成三面合围之势。
  消息传到兴州,党项文武大臣皆惊!李德明一面征集调党项厢军分成两个方向去迎击辽国和大宋的军队,一边派人飞马到甘州传书,让李元昊火速率领党项精锐部队从甘州撤回来援助兴州。可是当西平王府的命令传到甘州的时候,李元昊已经率领两万党项大军对江逐流展开了千里追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