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救援队
  马克·卡维尔,为联邦三次服役,执行过上百次危险任务,获得过胜利勋章、银星勋章两次,被称作活着的传奇。
  他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誓,没有哪次任务,像这次的救援任务般曲折离奇,且从一开始就透着不祥。
  任务来的很突兀,当时他正在执行护送撤离任务。
  麦卡锡集团的高层是敏感的,又或者说,由于e病毒本就是自家的秘密研究项目,因此他们远比普通人清楚这种病毒的可怕。
  几乎是在知晓e病毒泄漏的第一时间,集团要员及其直系家属的撤离计划,就已经启动了。
  而卡维尔这样的安保部队基层指挥官,其家属也同样享受到了较高的安全权限福利,很早就获得通知,然后被专车接走。
  甚至就连他麾下士兵的家属,都很及时的收到了电子版的《安全建议》红皮书,从而能较早的行动起来,储备生活物资,居家避难,等到风头过去,又或救援到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卡维尔的工作并不算难做。
  幸福是比较出来。
  跟那些眼瞅着局势失控,病毒+暴乱双重爆发,却正好生活物资告罄,不得不冒险上街、又或进入市区获取生存必需品的人们比,率先紧急大采购的他们的家人,无疑是幸福的。
  而且卡维尔带的队伍,一直遵循军队的那一套制度,骨干又基本都是服役时就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兄弟。
  所以他领导的是一支后顾无忧,专业技术过硬,能打敢拼的可靠团队。
  只这一条,就避免了许多的风险,和狗屁倒灶的烂事发生。
  只不过要员的家属有不少骄奢日子过惯了,别说是接地气,连基本的理解和体谅都做不到,不明白或者不顾局势的危急,为诸如一些猫狗、我心爱的包包没有带等事颐指气使、撒泼耍赖不肯配合。
  这类鸟气,难免光火憋屈。
  当然,这跟火线厮杀、突出重围、生死悬发比,真的只是小事。
  然后一通紧急电话打过来,高端任务来了。
  卡维尔只用了五分钟,就将手头上的工作,转交给了副手,然后点了五个强力兄弟,坐上了来接他们的专机。
  不得不说,麦卡锡集团的私军确实很牛掰,但却没有周宁想的那般犀利。有这么几个重要原因,拖了后腿。
  1,复杂的内部关系,派系、统属……大公司的勾心斗角,内部倾轧,在麦卡锡集团是存在的。
  尤其是正赶上开创的一代基本都老去,二代开始掌权的权力交割期,越发显得混乱动荡。
  这也是托马斯·莱特·贝尔不惜搞病毒恐袭的幕后原因之一。
  毕竟像他这种不习惯、也懒得像政客那般整花活儿的研究直男,一旦利欲熏心,又看不惯种种烂事,以及觉得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很容易就会通过极端手段来达成目的。
  2,病毒研究所的专业性太强。
  能在中东等战场血虐土著,远不等于胜任研究所救援工作。
  说的难听点,就联邦的教育体系生产的工具人的文化素养,不经过专门的培训,进了研究所,连门禁体系都应对不了。
  3,战力吃紧,捉襟见肘。
  这精兵强将,平时无事养着觉得费钱,等到用时方恨少。
  麦卡锡集团的私军是真不少,可摊子也大。
  安保人员总数是不少,但像卡维尔之流的百战精英比例还是有点低,、多的是守大门,检查出入车辆的那种。
  危局之下,哪个要员不想让自己和家人享受顶流战队的保护?
  若非麦卡锡集团还指望着以贝尔为代表的研究人员配合开发疫苗,就以贝尔的表现,麦卡锡高层会很乐意看他烂死在研究所里。
  没错,‘配合’开发疫苗。
  就像安布雷拉也分白伞、红伞、蓝伞。
  总部位于欧洲的蓝伞、主要开发培养液等生化辅助资源,复仇女神和追猎者也是诞生自那里。
  即便同在浣熊市,也具体分斯宾塞别墅(洋馆,生1)、干部养成所(生0)、浣熊市地下研究所(威廉·柏肯主导,研发g,生2),病毒研究中心(纳桑尼尔·巴德主导,研发疫苗和反bow兵器,生3)。
  麦卡锡集团这样的组织,也没有犯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的低级错误。
  另外,不同的研究所,不同的研究团队,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而不是一家独大,集团只能任其一次次要挟。
  不得不说,这个设定是真的没毛病。
  毕竟科学家也不是活在云端的一群人,整个社会都浮躁、拜金、物欲横流、不讲武德,又如何指望象牙塔是净土?
  那么既然人性经不起考验,就靠包括运行模式、机制,行业条款等方法和手段来约束。这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行业)法制了。
  然而,就像人类文明的所有活动,都因人而成,也因人而毁,执行者出了问题,再好的设定,也失去了意义。
  良性竞争成了恶性竞争,比的不是行业水平,而是行业之外的各种歪门邪道。
  贝尔这方面还真就不太行,他甚至被一个ppt嘴炮画饼拿项目的后进阿三在集团高层的专门会议上羞辱过。
  这也是贝尔整出病毒恐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说,没有无缘无故的恶。
  贝尔的确不大气,不豁达、小性子、易生气,但也正是因此,他总是能动力满满,外在表现,一个哪怕功成名就,仍旧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且异常努力的天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